農合作業~魚池鄉農會
跳到主文
農合作業~魚池鄉農會 相關新聞及農會簡介
部落格全站分類:
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Dec
20
Sun
2009
11:20
紅茶特色
紅茶特色
台灣較早的茶葉記載大約是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之「番境補遺」中記載在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利用焙製茶葉。康熙56年(西元1717年)之諸羅縣志:「水沙連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漲,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據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在《臺海使搓錄》之赤崁筆談:「水沙連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靈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每年通事與各番議明,入山培製。」。雖然水沙連地區涵蓋埔里及鹿谷等地。但這裡所寫的水沙連應該不是現在的茶鄉竹山、鹿谷,而是指魚池鄉、日月潭一帶所產的紅茶。因為在時間上以及前文所述的「路險」、「畏生番」之說,應該可推論所指的水沙連內山是指魚池、日月潭一帶,而所謂的水沙連茶應該是魚池地區所產的紅茶。
而台灣開始有規模製造紅茶是在日本統治台灣以後,最初主要是為了供給日本本國需要。1903年台灣總督府在今桃園埔心設立製茶試驗場,開始試製紅茶,1906年開始生產,並在1908年輸出到土耳其、俄國。1910年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成立,以製造紅茶為主,輸出俄國。1918年該公司發生財政困難、經營不良,被台灣拓殖製茶株式會社合併,該公司雖擴大紅茶之生產,卻因製造技術欠佳,品質不好,不受歡迎。直到1928年三井合名會社設置新式機械製茶廠,極力發展紅茶,台灣紅茶才逐漸發達起來。台灣早期以栽種小葉種紅茶為主,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發展台灣的茶葉,將小葉品種紅茶送到英國倫敦的茶葉拍賣場去品嚐,得到的評價是;茶葉很香,因而贏得「台灣香」美名,但茶葉的濃度滋味不夠,是美中不足之處。
日本人於是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從印度引進不同品種的大葉種阿薩姆紅茶,在南投縣的蓮華池育種後,分別在埔里、水里、魚池等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高溫多濕,終年雨量多,濕度大,年平均雨量二千九百公釐,濕度85%,年均溫攝氏19.7°C。氣壓88.7 毫米汞柱,日照時間年總計一千六百七十個小時。有東西南北四向坡度、海拔七百公尺到一千公尺,栽培環境與印度阿薩姆茶區相仿,試種的效果最好,茶色紅艷,味道醇厚,送到倫敦茶葉拍賣市場,得到很高的評價,也是日本官員拿來送給高官達貴的頂級茶品,甚至是天皇御用的貢品。從此開啟了日月潭栽種阿薩姆紅茶的先河。造成日月潭地區成為台灣唯一的阿薩姆紅茶產地。台灣總督府也在日月潭設立紅茶試驗所,開始有計劃的推展台灣阿薩姆紅茶之生產。之後,日本許多茶業公司即前來投資開拓阿薩姆種茶園,並設新式紅茶製造工廠。一九三三年又有東邦紅茶株式會社郭少三氏自緬甸清邁叢林山區攜回優良紅茶品種禪種,種植於埔里,設立禪種茶園,生產禪種紅茶。
1940年代末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當時外銷出口量曾高達七千餘公噸,紅茶當時是南投魚池、埔里地區最興盛的產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orldpeace123
農合作業~魚池鄉農會
worldpeac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 2025/3/26 好康票券服務系統維護通知
[公告] 相簿服務、圖片顯示異常(處理完畢)
[公告] 2025/03/20 全站短貼文及互動相關功能維護公告
活動快報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魚池鄉農會 (5)
魚池鄉農會產品 (5)
魚池參訪心得 (3)
日月潭紅茶相關文章 (4)
日月老茶場 (1)
魚池相關新聞 (5)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09 十二月 (23)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登入)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