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日月潭紅茶相關文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紅茶特色

台灣較早的茶葉記載大約是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之「番境補遺」中記載在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利用焙製茶葉。康熙56年(西元1717年)之諸羅縣志:「水沙連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漲,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據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在《臺海使搓錄》之赤崁筆談:「水沙連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靈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每年通事與各番議明,入山培製。」。雖然水沙連地區涵蓋埔里及鹿谷等地。但這裡所寫的水沙連應該不是現在的茶鄉竹山、鹿谷,而是指魚池鄉、日月潭一帶所產的紅茶。因為在時間上以及前文所述的「路險」、「畏生番」之說,應該可推論所指的水沙連內山是指魚池、日月潭一帶,而所謂的水沙連茶應該是魚池地區所產的紅茶。

worldpeac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士賣紅茶~感謝<<聯合報>>採訪報導 

 

worldpeac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士賣紅茶~感謝<<聯合報>>採訪報導 

 

worldpeac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早在1925年日據時代,日本人就從印度引進阿薩姆紅茶在台灣種植,試驗成效以魚池鄉日月潭週邊種植的品質最好,於是開啟了魚池鄉種植發展紅茶的歷史。
2.1936年日本人在魚池鄉成立紅茶試驗所,包括辦公廳舍、製茶廠房等(該製茶廠房乃以錫蘭建築風格建造,迄今仍保存完整,已被文建會評列為歷史建物),至今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仍是中部地區,尤其是南投縣茶業發展最重要的指導機構。

worldpeac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